跳到主要內容區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邀許震宇開講  以「人我界線」剖析《跟蹤騷擾防制法》與家暴防治

發布日期 : 2025-10-29 公告分類 : 114年深耕精彩成果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邀許震宇開講  以「人我界線」剖析《跟蹤騷擾防制法》與家暴防治

主要圖片

│You Need to Know

本次卓越講座以「跟蹤騷擾防制法」為主題,透過高大校友許震宇教授的專業分享,提醒師生認識「人我界線」與「同意」的重要性。講座不僅深化性別平權與法治教育,更強調浪漫與侵擾的界線,倡議以尊重為核心的安全互動文化,展現高大在推動性別教育與公民素養上的持續實踐。

 

Outline

講座聚焦人我界線 呼籲尊重與安全意識

國立高雄大學推廣教育中心於 28 日舉辦《卓越講座》,邀請樹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同時也是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第一屆校友的許震宇,以「是痴漢還是癡情?──從人我界線談跟蹤騷擾防制法及家暴防治」為題,分享法制觀念與案例分析。
許震宇透過實例與法條解說,說明《跟蹤騷擾防制法》的立法背景、社會意涵與執行現況,提醒師生在情感與人際互動中,應理解「界線意識」的重要性。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出席致詞並致贈感謝狀,他表示,高大重視學生的法治教育與性別平權素養,藉由講座深化校園的尊重與安全文化,培養具社會關懷與同理心的公民。

Process

以真實案例剖析法律內涵 強調防制與教育並重

在專題分享中,許震宇以「臺南地方法院多次撫摸機車坐墊案」說明,即使行為未直接接觸被害人身體,但只要反覆造成恐懼感,即屬於跟蹤騷擾行為,須依法懲處。他強調:「跟蹤騷擾不是玩笑,而是刑事犯罪。」並指出,每一條法條背後都源自真實而沉痛的案件。
他進一步以「某醫師遭女性粉絲長期跟蹤案」為例,探討法律實務挑戰與性別刻板印象。雖然該案最終依專法進行刑事訴訟,但法院因被告「初犯」及「願意和解」而輕判,引發社會對「男性被害人不被重視」的反思。許震宇指出,法律制度的完善必須與性別平等教育同步推進,社會也應破除「男生應該能承受」的偏見。

Output

以文化視角反思浪漫與侵擾界線 強調尊重與支援機制

除法律面向外,許震宇亦從社會心理與文化角度分析「浪漫」與「侵擾」的模糊界線。他以流行歌曲與電影為例,指出大眾文化對「執著愛情」的美化,常使年輕人誤以為強求與監視是愛的表現。
他強調:「愛情的本質是尊重與同意;當同意消失,堅持就可能成為侵犯。」並提醒學生面對跟蹤或騷擾時,應勇於報案或求助,包括校園輔導機制、警察單位、家暴防治中心及法律扶助基金會等資源。同時,他以「法律素養 × 性別意識 × 風險管理」三大面向勉勵師生,在日常互動中建立自我保護與尊重他人的界線,培養理性且安全的關係態度。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教育品質 教育品質 教育品質 

#SDG4 #SDG5 #SDG16  @推廣教育中心 &教學與課程

【文字:推廣教育中心胡瓊文;編修:公共事務組】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