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高雄大學引領南部AI能量匯聚 技術與倫理並進打造在地AI人才基地

發布日期 : 2025-10-27 公告分類 : 114年深耕精彩成果

高雄大學引領南部AI能量匯聚 技術與倫理並進打造在地AI人才基地

主要圖片

│You Need to Know

高雄大學以AI教育為核心,積極結合開源社群與產業夥伴,推動「技術—倫理—法制」三位一體的AI發展模式。這場「AI技術小聚」不僅展現南部AI創新動能,更奠定高大在AI跨域人才培育與在地生態鏈建構的重要地位,象徵AI時代下「科技向善」的教育實踐力量。

 

Outline

【匯聚南部AI能量 高大打造跨域交流平台】

國立高雄大學22日舉辦「AI產業生態暨多元人才賦能推動計畫──AI技術小聚(高雄在地)」活動,吸引超過200位來自產官學研與開源社群的專家與青年參與。活動聚焦人工智慧的技術應用、法制建構與倫理挑戰,展現南部AI創新能量與跨領域合作成果。 高雄大學教務長張志鴻致詞指出,AI已是推動教育與產業轉型的關鍵動力。學校積極推動AI跨域課程與學程,培育兼具技術力與倫理素養的人才。他強調:「AI教育不能只談技術,更要思考其社會價值與責任。」未來,高大將持續強化AI教學與實務連結,成為南部AI人才培育的重要樞紐。

Process

【從技術到法制 開啟AI發展的多元對話】

電機工程學系主任郭馨徽表示,AI時代的學習必須兼具「開放心態與批判思維」,並鼓勵學生跨域學習、理解科技背後的倫理價值。

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吳俊興則以「Kuwa OS台灣AI開源平台的研發經驗與應用」為題,分享參與國科會「可信任人工智慧對話引擎TAIDE」計畫成果。他介紹自研「Kuwa GenAI Orchestrating System」的應用潛力,並強調開源精神象徵協作與共享,呼應AI民主化發展趨勢。

此外,資訊管理學系主任林杏子以「AI基本法來了,技術人要準備什麼?」為題,剖析《台灣AI基本法》草案,提出七大原則,並以「AI技術與倫理三合院」為喻,指出AI的發展須兼顧「合情、合理、合法」,讓技術創新與倫理實踐並行不悖。

Output

【共創AI未來生態 推動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

活動後續由資策會專案經理張元駒介紹「開源AI貢獻者方案」,鼓勵青年投身AI社群;先進醫資技術組長黃川曜則以「Vibe Coding生成式AI對軟體工程的衝擊」探討AI在軟體開發的應用。壓軸座談邀集多所大學與企業專家對談,從AI產業落地、技術倫理與南部生態鏈發展進行交流,激發多元觀點與合作機會。

「AI技術小聚」為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委辦、資策會與高雄大學共同執行之系列活動之一。高大將持續以「AI在地化、人才國際化」為願景,串聯產學研能量,打造南臺灣具代表性的AI教育與技術共創平台。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推廣】

 教育品質 教育品質 教育品質 

#SDG4 #SDG9 #SDG17  @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活動

【文字:AI研究中心經理郭香君;編修:公共事務組】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