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殊教育到心理關懷 卓越講座揭開情緒適應議題】

國立高雄大學於9月30日舉辦《卓越講座》,邀請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唐榮昌,以「大學生情緒關卡的揭露──情障本位的開導」為題,分享多年學生輔導與學務實務經驗。唐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剖析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境,強調自我調適與同理心的重要性,期望協助學生以更健康的心態面對挑戰。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出席致意並致贈感謝狀,肯定講座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價值,讓師生獲益良多。


高雄大學《卓越講座》以「情緒教育」為主題,邀請嘉義大學唐榮昌教授深入探討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壓力與調適方法。講座提醒學生重視自我覺察、培養同理心,並勇於尋求協助,學會在情緒中找到平衡與力量。這不僅是一堂心理輔導課,更是一場關於「如何成為更成熟的自己」的成長對話。
Outline

國立高雄大學於9月30日舉辦《卓越講座》,邀請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唐榮昌,以「大學生情緒關卡的揭露──情障本位的開導」為題,分享多年學生輔導與學務實務經驗。唐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剖析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境,強調自我調適與同理心的重要性,期望協助學生以更健康的心態面對挑戰。行政副校長吳行浩出席致意並致贈感謝狀,肯定講座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價值,讓師生獲益良多。
Process

唐榮昌教授為美國范德堡大學哲學博士,長期專注特殊教育、情緒行為與心理輔導研究。他指出,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後,面臨人際、課業與生活轉變,常感焦慮不安,若未及時調適容易陷入孤立或衝突。他強調「情緒的第一道把關是自我調整」,並透過案例分享內向與外向學生的不同困境,提醒情緒問題不分性格。唐教授表示,同理心不是口頭安慰,而是理解對方的情緒與處境,並給予具體行動支持;他也建議學生適時尋求輔導、休息或心理假,善用學校資源,避免壓力累積。
Output

講座中,唐教授以「心理防衛機轉」解析人們面對挫折時常出現的「酸葡萄心理」與「甜檸檬心態」。他指出,適度的心理防衛有助維持平衡,但若過度僵化則會阻礙成長。他勉勵學生學會欣賞他人、接納不足,並以積極態度面對挑戰,才能培養情緒韌性與自我覺察能力。唐教授總結表示:「大學是自我探索與成長的重要階段,唯有學會覺察情緒、理解他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健。」